当前位置:首页 >> 红色印记寻访 >> 正文
1927年3月,总同盟 罢工令从这里发出
发布时间:2021-01-26

  沿着四平路海伦路口拾级而上,在金融街(海伦)中心(下称:海伦中心)办公楼下,转身便能与一块纪念碑“不期而遇”,这是许多在此办公的白领或途径此处的游客最常见的景象之一。

  虹口的“红”,正是这样不经意流露的:与地处虹口的左联会址纪念馆、李白烈士纪念馆、鲁迅故居等极具代表性的“红色地标”相同,这块静静伫立于草坪中、镌刻着“上海总工会秘密办公机关旧址”的纪念碑,同样昭示着它身下土地的不凡。

  虹口的“红”,更是这样不间断延续的:曾经,中国工运史上的先驱们在这里秘密办公,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同盟罢工令正是从这里发出;如今,在这块纪念碑前的土地上,更有无数劳动者前赴后继挥洒汗水,续写新的诗篇……艰苦卓绝的年代虽已过去近百年,可革命者的身影与他们的故事却不容忘却。近日,劳动报记者从“上海总工会秘密办公机关旧址”纪念碑开始寻访,揭开历史长卷的一角,重温往昔峥嵘岁月,展望未来美好前程。

  张家禾在“上海总工会秘密办公机关旧址”纪念碑前讲述

  循着纪念碑回望,一边是鳞次栉比的高楼,一边是“余韵袅袅”的旧里,摩登与古朴碰撞出的火花意外地和谐,时常让人有穿越时空之感。站在“上海总工会秘密办公机关旧址”纪念碑前,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特聘教授、上海“建筑可阅读”宣传大使张家禾却略有遗憾地说:“其实严格来讲,上海总工会秘密办公机关真正的所在地——狄思威路麦加里,也就是后来的溧阳路965弄21号,已经因为旧区改造及地铁建设不复存在了。”其后,在虹口区总工会、虹口区文旅局等多方的筹划与推动下,“上海总工会秘密办公机关旧址”的纪念碑才最终落成在海伦路四平路路口的海伦中心大厦前,张家禾说:“这里离原址已经非常近了。”

  当被问及上海总工会为何会有秘密办公机关时,张家禾向记者娓娓道来:“1925年1月,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提出‘工人阶级必须积极参加民族革命运动,并且要在其中取得领导地位’,同年5月,在广州参加完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的上海代表回沪后,便着手开始筹建上海总工会。”

  然而,众所周知,在1925年上海总工会筹备时期,几声枪响震惊了上海滩:5月15日,上海内外棉七厂工人顾正红惨遭日本大班枪杀!5月30日,英帝国主义在上海南京路老闸捕房门前向示威群众开枪,造成了“五卅惨案”!惨案发生的当晚,中共中央就召开紧急会议,决定发动总同盟罢工。31日晚,各工会召开联席会议,上海历史上第一个由中共中央领导的、跨区域跨行业的工会组织——上海总工会正式成立,会址选在了宝山路宝山里2号。

  “上海总工会是‘光芒万丈的明星’,更是上海工人革命道路上亮起的一盏明灯。”摩挲着纪念碑,张家禾继续向记者讲述:“然而,正是这个代表着上海工人阶级的愿望和利益,领导开展反帝反封建斗争的组织,对帝国主义、军阀政府而言,却是极为恐惧的,于是,强行查封也随之而来了。”就在1925年9月18日,军阀、淞沪戒严总司令邢士康一声令下,上海总工会被封闭了,不仅逮捕了一批工会干部,还对时任总工会委员长的李立三进行了通缉。自此,明灯蒙尘,上海的工会活动不得不由公开转为秘密进行。

  然而,在“军阀只能一时封闭你们的工会,不能永久封闭你们的工会,更不能封闭你们万众一心的团结精神”的鼓舞下,上海工人斗争的情绪持续高涨,一周后的9月25日,中央上海区委便决定,由汪寿华、项英等4人组成上海总工会党团。“也正是从那时起,上海总工会秘密办公机关正式入驻了麦加里21号,直到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取得胜利,上海总工会又转为公开办公,才搬往了湖州会馆。”张家禾说。

  “选择狄思威路麦加里21号作为秘密办公地,无疑是非常明智的选择。因为麦加里21号作为当时最常见的石库门住宅,既不是高档住宅区,也非工人聚集地,正所谓‘大隐于市’,加之这里又是‘越界筑路’的地段,狄思威路隶属租界,而麦加里又是华人管辖,方便“穿行”,所以给地下工作开展,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张家禾补充道:“在麦加里21号秘密办公的一年多时间里,上海总工会组织过抗议活动、营救过被捕的工会领导人,更深入工人群众当中指导斗争,取得了卓越成果。值得一提的是,1927年3月21日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爆发,总同盟的罢工令也正是由此发出的。”

  “普通工人也要用知识武装自己”

  据资料记载,直到1959年,经徐行之(徐梅坤)回忆并踏勘后,上海总工会秘密办公机关旧址才得以确认,当时,房屋建筑结构虽无甚改动,但外貌却有了很大变化。

  因为实际旧址已被拆除,直到看着由李白烈士纪念馆名誉馆长吴德胜提供的黑白资料照片,狄思威路麦加里21号,这幢坐北朝南、二层砖木结构带有过节楼的石库门住宅,才似乎渐渐在记者眼前“立体”起来——机关内部被布置成了一般住户的模样,底楼是客厅,放有桌椅等家具“掩人耳目”,楼上则是当时上海总工会负责人的办公室,过街楼摆放了不少的文件……站在纪念碑面前,曾在麦加里21号运筹帷幄的一道道身影,也浮现在记者脑海里。其中,一张年轻的脸庞,格外突出。提及上海总工会的诞生和麦加里21号,更是不能绕过他——他就是汪寿华。

  作为中共早期工人运动的杰出组织者,1901年出生的汪寿华22岁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任中共江浙区委(上海区委)常委、区委职工运动委员会书记,上海总工会代理委员长,是五卅反帝爱国斗争的主要领导人之一。1926年10月至1927年3月,他先后在麦加里21号参与指挥了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更在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胜利后,当选成为上海总工会委员长。

  匆匆告别张家禾,记者沿着或许曾是汪寿华“上下班”的必经路,继续寻访,向他曾经生活过的地方——现坐落于四川北路1906弄94号的旧居踱去。

  沿四平路往东北方向走没多久,溧阳路(原:狄思威路)就出现在了记者面前。在这段总长近600米的林荫路旁,聚集着48幢花园小洋房,是目前上海花园洋房集聚密度最高的马路之一。然而,更让人惊叹的是这条路上名人故居的数量,一片岁月静好的光景中,法国梧桐静立道路两旁,男女老少慢慢行过的可能是郭沫若溧阳路旧居,也可能是鲁迅藏书室,抑或者是贺子珍旧居,不知彼时年轻的汪寿华可曾料想,每天的必经之路后来会如此“大咖云集”。

  行近溧阳路另一端时,一个转弯,记者来到了长春路上,据记载,汪寿华旧居所在弄堂的后门,便是现在余庆坊在长春路上的东门。18排、172幢石库门组成的“余庆坊”近日正因“美丽家园”建设进行着整修,路并不好走。1米多宽的二级旧里弄内,依旧生活着不少居民。寻访当日天气晴好,一些人将家中衣被拿出来晾晒,弄堂上空仿佛挂起了各色的迎宾“旗帜”,浓浓烟火气在弄堂口便已弥漫开。时近中午,空气中飘着缕缕饭菜香,当然,一同飘出的还有阵阵吴侬软语,上海白墙黑瓦老式里弄最富人情味的一面,徐徐在记者面前展开。

  与虹口一些名人旧居一样,现在的汪寿华旧居同样也由普通人家居住着,并不对公众开放,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记者辗转联系到了现在居住在此的范家骅老人。一见面,范伯伯就指着94号后门的门牌告诉记者:“以前石库门都有前后门,许多革命工作者‘潜伏’在这里,如果遇到紧急情况,可以选择两条出路。”

  “记得是我8岁那年,全家才从其他地方搬到94号居住的,这一住,就是50多年了,父母先后过世,而我如今也有60岁了。”忆起往昔,两鬓已染风霜的范伯伯不禁有些怅然:“其实,我们也是这些年遇到有游客来敲门询问,才晓得,原来住的地方,曾经出过那么有名的人物。”

  推开94号大门,记者和范伯伯一同走了进去,仿佛又完成了一次时光穿越:老式盘旋木质楼梯依稀还是“当年的模样”,最多只容许一人通行。踏上楼梯,记者隐约还能听到“吱呀”的回声,范伯伯腿脚略有不便,需要扶着把手才能往上攀,细细打量,他扶住过的地方已被磨得有些发光。“现在,虹口正在推进‘美丽家园’建设,我们的生活环境也在逐步改善中,一楼的厨房间开始重新装修了,等修好又是一番新的景象。”范伯伯告诉记者。

  尽管有着同住一栋楼的缘分,可后来搬迁至此的他,和汪寿华间依旧是“最熟悉的陌生人”。然而,作为在生产组里干过劳动、在流水线上搞过生产的一代人,范伯伯对工人阶级的认识却很深刻:“以前工厂干活都是靠苦力,随着社会发展,我们这代人也逐渐意识到要用知识武装自己。”尽管已经退休,但往昔在岗位上挥洒汗水的岁月,每每回忆起来,还是让范伯伯两眼微湿:“我们现在的安稳,也是前人牺牲换来的,年轻人要更加珍惜自己的工作,用劳动创造财富。”

  “如今幸福的生活,更值得年轻人好好珍惜”

  挥别范伯伯,掩上94号大门,这位老人的话还在记者脑海中回响,红色印迹的寻访之路也没有停止:沿着弄堂向西走,豁然开朗间,便正式来到挂有四川北路1960弄门牌的“正门”口,被列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的的溧阳大楼随即呈现记者面前。“富源春面馆”的招牌高挂弄堂口,老上海都知道:“这里的面交关好吃!”谁曾想,这里曾有扇非常漂亮的铸铁大门,是由沙逊“华懋地产公司”建造的现代派风格英式公寓呢?又有多少人会知道,这里居住过上海工人运动的革命先驱?站在人行道前,车水马龙间,藏在岁月里的故事,终究也如微尘般,被吹散在风中了。

  往昔时光或不可追,但也从一个侧面提醒人们更要重视眼前。思及此,记者加快步伐,不一会儿又回到了四平路海伦路口。午休时间,海伦中心年轻的白领们从记者身边走过,他们的脸上大多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让人不禁再次想起汪寿华,风华正茂的他是否也曾笑容满面地往来于此?直到1927年4月11日深夜,被杜月笙指使打手活埋于上海城西枫林桥,26岁的华年才戛然而止。

  难能可贵的是,即便隔着近一个世纪的时光,在“上海总工会秘密办公机关旧址”纪念碑前回眸,依旧能寻到年轻人,跟随先驱的脚步一路直前。就职于海伦中心复星联合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的温露曦,正是这样一位“90后”。

  “嘉兴路街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就在我们楼的21层设了党群服务站,也正是在这里,我第一次听到了‘红色麦加里’和汪寿华的故事。”小温告诉记者:“现在只要想到这段历史,都对革命先烈充满了敬意,他们大无畏的牺牲,才换来我们如今富足安乐的生活。”

  途径“上海总工会秘密办公机关旧址”的纪念碑,作为一名普通的职工,小温的心中更升腾起一丝幸福感。她表示:“除了红色教育,楼宇里职工活动也是丰富多彩,在战争年代,都是大家不敢想的。我最喜欢楼宇联合工会举办的趣味运动会,还有各类手造、社团活动,既丰富了我们白领的生活,也让我们感受到了更多爱与温暖。幸福的生活与工作,更值得我们年轻人好好珍惜并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