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红色印记寻访 >> 正文
三路青年记者寻访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足印
发布时间:2020-10-23

  全中国工人同志们:三月二十一日从今成了中国革命史最有价值的一个纪念日。此次上海八十万工人就在这一日举行总同盟罢工并暴动起来反对直鲁军阀的统治。整整经过二日一夜的巷战,工人终于解除直鲁军的武装并自己武装起来了。……”1927年3月28日,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发表了《为此次上海巷战告全中国工人阶级书》。文告里每一个字至今依然令人热血沸腾。日前,劳动报记者兵分三路,分别前往商务印书馆、东方图书馆、上海北火车站三处,寻访中国工人运动的伟大壮举——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历程,回到那个令人血脉偾张的年代。

  商务印书馆:

  陈云组建了一支工人纠察队

  在静安区天通庵路190号商务印书馆第五印刷所旧址内,“红色印记——中共中央早期机关在静安(1921—1933)”暨新时代文明实践巡展正在展出,络绎不绝的参观者在展板前驻足学习。红色的展板上,陈列着周恩来、罗亦农等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领导人的事迹,而其中曾经的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陈云正是从这间商务印书馆走出的。

  早在1925年8月,陈云便参加领导了当时的商务印书馆大罢工,要求资方承认工会、增加工资,并在9月1日成立的商务印书馆发行所工会第一届工会执行委员会内担任委员。1927年2月,第二次武装起义因准备工作不充分而再次失败。为保存革命实力,继续进行斗争,商务印书馆发行所党支部奉中共上海区委和上海市总工会的命令,安排陈云等6人转移至宁波和余姚,并在此开展革命活动。1927 年3月上旬,陈云返回上海,立即着手准备商务印书馆工人参加第三次武装起义的各项工作。

  商务印书馆所在的闸北区是起义的重点区域,而商务工人纠察队又是闸北工人纠察队的骨干力量。因此,如何加强工人纠察队的战斗力是起义准备中重要的一环。说起陈云在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中的经历,陈云纪念馆党委书记、馆长吴瑞虎颇有感触,“当时年轻的陈云同志遵照周恩来的指示,组织部分纠察队员参加了商务资方组织的闸北保卫团第三辅助团,获得了合法身份及枪支。”在陈云等人的组织下,经过各种方式的训练,商务工人纠察队员成为第三次武装起义中的一支劲旅。

  根据红色印记文明实践巡展的介绍,记者沿着天通庵路—宝通路来到了宝山路499弄小区,而这儿也曾是商务印书馆总部的旧址。如今的499弄小区已经成了上海的传统老式小区,衣着清凉的老人搬着躺椅在树荫下坐着,暑期放假的孩子们正在小区院子里玩着捉迷藏的游戏。记者随即询问了几名孩子,是否了解商务印书馆旧址时,他们露出茫然的眼神,纷纷摇了摇头。

  或许,这里的人早已淡忘了这一历史?带着这个问题,记者去到了该小区的居委会内,居委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此小区确实曾是商务印书馆总部,但由于“一·二八”战事,日军多架飞机向商务印书馆总厂投下六枚炸弹,浓烟蔽日,机器尽毁,自此曾经的中国最大的文化出版机关尽付一炬。“那么,哪里还能寻找到当时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的痕迹?”正当记者进一步询问时,居委工作人员向东北方向指了一下,“你去上海市市北职业高级中学(以下简称:市北职高)看看吧!那里还有当时工人运动时期的痕迹呢!”

  东方图书馆:

  起义总指挥部在此建立

  在居委会工作人员的指引下,记者来到了宝山路584号门前。坐落于此的市北职高因为暑期的到来,显得格外静谧,校园外墙上的一排排文字与照片愈发显眼:“上海总工会,宝山路403弄”“邓中夏/李立三旧居,宝山路403弄”“陈振铎旧居”“沈雁冰旧居”……即便匆匆而过的行人,也会不自觉停驻下脚步看上几眼。墙上的内容,无一例外都在“诉说”宝山路及周边深刻的红色基因与悠远的工运历史。迈入优美校园,“上海市工人纠察队总指挥部旧址”纪念碑伫立其中,后毁于战火的东方图书馆旧址也在此处。

  初入市北职高,似乎与寻常校园并无两样。然而,岁月总在无声流淌间,重重刻下专属于它的痕迹。踱步林荫道豁然开朗间,2014年由市政府设立的“上海市工人纠察队总指挥部旧址”纪念碑映入眼帘。曾经战火连天的岁月,曾经与上海历史息息相关的艰苦卓绝的第三次工人武装起义斗争情节,也都一一浮现。

  当远处的外滩海关大钟敲响,记者的思绪也仿佛回到了1927年3月21日中午12时。80万产业工人和无数市民走上街头,各路工人纠察队拿起武器,对境内的警署、兵营等敌方目标展开进攻,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正式打响了。随着虹口、浦东、沪东、沪西和吴淞起义的顺利进展,由奉鲁联军重兵把守的、久攻不下的闸北,成为起义中一块“最难啃的骨头”。周恩来亲临前线,坐镇指挥,十多个小时的激战,英勇的工人武装攻下20多个据点,唯独剩下盘踞在东方图书馆等处的敌人负隅顽抗。

  市北职高所在地,便是当时隶属于商务印书馆的东方图书馆。这座图书馆曾被誉为“世界第三、远东第一”,藏书不下46万余册,珍本善本更不计其数。但正因如此,5层楼高、钢混结构的图书馆大楼也成为敌人躲藏的绝佳工事。被居高临下的敌人击退了多次的纠察队员都很着急,甚至有人嚷道:“干脆一把火烧掉房子,看他们投不投降!”正在火线上的周恩来听闻此事后,及时赶来制止,“那里面的书都是宝贝,要是烧光了,怎么向江东父老交代啊?”听了周恩来的一席话,队员们沉默不语。最后,周恩来决定采用围而不打的战术,以攻心为上,瓦解敌军士气。22日下午4点半,敌我双方已整整相持了24小时,眼见外无援兵、弹尽粮绝,图书馆内的敌人终于军心动摇,有人换上便衣企图逃跑,被堵在门外的纠察队员抓个正着,其余也拿出白旗归降。拔掉敌人这一营垒后,起义总指挥部正式迁至了东方图书馆。

  谈起十余年前初来市北职高,学校党支部书记吴志强仍记忆犹新,他说:“2008年7月,我正式从其他单位调至市北职高工作。坦白讲,在此之前我对这里的历史不甚了解,打开学校网站,我才得知学校里矗立着‘国立暨南大学纪念碑’还有‘上海市工人纠察队总指挥部旧址’的纪念碑,更是曾经闻名遐迩的东方图书馆旧址所在地,于是,我对市北职高的向往又加深了许多。”

  往后的岁月里,每每路过纪念碑,吴志强总不自觉轻轻放慢脚步,怀着肃穆的心情注视着碑上面的文字,他说:“尽管校园中的历史原迹已不可考,但其蕴藏的丰富革命精神和历史文化内涵,折射出的革命先烈的崇高理想、坚定信念与高尚品质,依旧可以被我们感受到。”

  上海北火车站:

  胜利的红旗在这里高高飘扬

  就在东方图书馆昼夜苦战之时,800米外的天通庵车站也是激战正酣。正当敌我短兵相接之际,吴淞传来情报称,500名全副武装的直鲁联军士兵搭乘火车,正沿着淞沪铁路,往车站方向驶来。他们原本想走海路逃命,但因吴淞港被起义者占据,只得原路折回北站。遵照总指挥部的命令,铁路工人纠察队立刻撬掉车站附近的一段铁轨,要将这股敌军阻挡在天通庵车站。两个小时后,呼啸而至的火车轰然脱轨倾覆,还没等敌人缓过神来,纠察队火力齐开,打得他们抱头鼠窜。至此,北站成为敌人最后的堡垒。

  寻着历史的痕迹,记者又搭乘地铁来到了地铁3/4号线宝山路站,从宝山路站的窗户向南望去,铁轨上整齐停放着一列列等待整备的列车,顺着黄绿相间的列车再往南,一栋掩映在绿树丛中的四层小楼格外显眼。这里,是曾经的上海北站,现如今上海铁路博物馆所在地。

  上海北站是一幢红白相间的英式风格建筑,高大气派,建成于1909年,很长一段时间都是上海的地标之一。在淞沪战争中连遭日军两次轰炸,但直到1987年,铁路新上海站正式启用,北站才退出历史舞台。它在旅客们的迎来送往间,也见证了不少重要历史事件,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就是其中之一。

  记者来到静安区天目东路200号,走进在上海北火车站原址建造的上海铁路博物馆。馆里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自己一直都在收集上海工人武装起义的相关史料,但因为时间久远,加之北站曾两次被日军炮火轰炸,原本存放档案的三楼被炸毁,付之一炬,这方面的文献史料以及实物的收集确实有些困难。不过在去年,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组织编写了《长三角铁路革命史话》这本书,里面倒有一些相关记载。

  “这里面有位编者叫曹建国,同时也是1991年《上海铁路工人运动史》的编者。”热心的馆方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可以帮忙寻找这两本书的编者曹建国。“他是我们老铁路人,这两本书的编撰,虽相隔了近40年,唯一不变的,是传承了对待历史‘实事求是’的态度。关于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这一段激荡人心的工运史,你或许可以从他那打听到一些未曾知晓的往事钩沉。”

  在馆方工作人员的牵线搭桥下,记者和曹建国碰上了面。一见面,他便打开了话匣子。回忆起当年编书的心路历程,最先蹦出的,还是 “辛苦”这个词。“当时组织看我年轻,工作也做得好,就给了我编辑《上海铁路工人运动史》这个任务,一开始,我对这件工作有些抱怨,对铁路工人的这段历史也不太了解的,只能请教老前辈,边学边干。可编着编着就逐渐对历史感兴趣了,有了感情,以至于后来对待每桩史料首先想的是要考证它的真伪。”曹建国笑着说。

  刚接手时,手里有的成文材料仅仅是20世纪50年代,由汤树屏、孙季云等老前辈编撰的初稿。“初稿虽然仅仅几万字,但老前辈主要靠实地采访、座谈交流等方式收集史料,而且编者本身也是那段历史的当事人,所以史料的可信度很高,对我们来说是十分珍贵的。”曹建国还告诉记者,由于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发生时间早,编撰期间,亲身经历过这件事的老同志已几乎找不到,最终我们辗转找到了薛暮桥老先生。“再早十年,或许健在的老同志会多一些。”谈到这儿,曹建国不免有些伤感和遗憾。

  “薛老为人低调温和,见到我们来拜访,非常热情地接待了我们。除了请薛老为我们口述并审定相关史料,我们还会向薛老请教编书过程中摸不准的史料。薛老每次都会不厌其烦地为我们答疑解惑。”曹建国回忆道,薛老讲到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胜利这段史实的激动之处,当场向前来拜访的一行人唱起了那时最流行的 “打倒列强、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的国民革命歌,听得曹建国他们也群情激昂、激动万分。“我很后悔当时没有拿录音机或者摄像机记录下薛老唱革命歌的这一瞬间,当时就没有想到,现在想想真是非常可惜。”

  据记载,3月22日17时,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总攻如期发动,纠察队员们奋勇向前,敌军节节败退。一个小时后,随着红旗插上北站屋顶。经过30个小时的浴血奋战,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最终宣告大获全胜。

  而从红旗插上北站屋顶那一刻起,上海北站就被赋予了特殊的红色基因。无论是现在的铁路职工,抑或是市北职校内的莘莘学子,他们秉承当年上海工人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尽自己所能将奔涌不息的红色工运血脉代代弘扬好、传承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