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红色印记寻访 >> 正文
寻访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 吴淞工人纠察队驻地遗址
发布时间:2021-08-16
 
 

  声声呐喊,燃星火。红色吴淞,起惊雷。

  吴淞,因独特的地理位置,在1920年 第二次自主开埠后,近代工业发展迅速,初步形成了以铁路、纺织为主体的工业基地,大量工人的集聚为工人运动的开展创造了基础条件。吴淞作为上海早期工人武 装运动的重要坐标,周恩来、李立三、邓中夏、赵世炎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多次前来开展革命工作,亦留下了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的壮丽史诗。

  日前,本报记者寻访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吴淞工人纠察队驻地遗址,参观“星星之火·红色吴淞——1919-1928年吴淞工人运动主题展”,追寻宝山革命前辈和工运先驱英勇奋斗的光辉足迹,感悟他们的信仰之力、初心之光。

  历史回眸

  在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中的先锋力量“现代城市,才能孕育现代工人。吴淞地区工运事业的兴起很符合这一逻辑。”宝山区总工会相关人员首先从城市发展的大背景讲起吴淞工人运动的发展历程。历史上,吴淞经历过1898年和1920年两次自主开埠。在这之后,铁路、公路、街道相继辟筑,复旦公学、同济医工、中国公学、水产学校、商船学校等大中专学校相继开办,吴淞机厂、中国铁工厂、大中华纱厂、华丰纱厂等现代工业相继建成开业,吴淞日趋繁荣。吴淞成为上海工人比较集中的区域之一,因而成为上海党建和工运发展重点区域。在吴淞工运的发展过程中,上级党组织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支持。区总相关人员向记者讲述了这样一个细节。翻开当时上海地委兼区委关于吴淞工运发展的相关会议记录。“在1923年7月9日、17日、9月17日、10月11日四次会议上都对吴淞工人夜校津贴作了详细探讨,从拨款10元、20元,最后增长到45元;另几份是讨论工人运动的人事安排、工会组建等工作,细化到几个人、谁负责、怎么办。”虽然党的经费不多,但始终尽力保障工人运动的经费,区总相关人员表示,这能从一个侧面反映党对吴淞工人运动的高度重视。吴淞工人在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而第三次的胜利更是高光时刻。1926年10月23日,上海工人举行第一次武装起义。吴淞永安二厂、中国铁工厂、吴淞机厂等厂工人纷纷举行罢工,同济医工大学、中国公学等学生也同时罢课声援。赵世炎、罗亦农等领导在总结第一次工人武装起义的经验教训时,对吴淞工人给予高度评价,称赞“发挥了先锋作用”。而在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中,作为七个作战区域之一,在吴淞的参与人数达到了1000人左右。由部委书记俞伯良、委员陈鸿领导,铁路、铁工厂、纱厂工人集中力量先围攻驻军取得胜利。而由孙津川率领的铁路工人纠察队600余人,还参加了南市和闸北的武装起义,部分留在吴淞的吴淞机厂工人,继续参加吴淞的战斗。在南市起义中,吴淞机厂工人表现勇敢顽强。大队长孙津川的礼帽被子弹打了一个洞,中队长周长福左臂负伤,工人纠察队员仇启昌右脚“挂彩”仍坚持战斗……由于各路工人纠察队的英勇作战,4小时内就取得了胜利。遗迹踏寻实地探访革命印迹在 波澜壮阔的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中,吴淞工人发挥了积极而重要的作用:破坏铁路,为控制上海全局创造有利条件,起着先锋作用;率先罢工,发动两路同盟总罢 工,奠定起义的可靠基础;支援南市、闸北武装起义,成为起义队伍中的中坚力量;吴淞是上海工人武装起义的七个作战区域之一,在率先取得胜利后,挫败敌人企 图利用吴淞炮台进行反扑的图谋,加快上海工人武装起义的进程,对全局的胜利起到了有力的支持作用。当时,吴淞工人纠察队开展工作的地方在哪里?1927年4月13日《时报》的一篇新闻报道中写道:“吴淞纠察队向分驻三处,一在大街西市圣公会、一在旗站六营公所,为国立政治大学学生寄宿所,一在大街……”日前,宝山区文化和旅游局公布了第六批文物保护点名单,其中明确了上海第三次工人武装起义吴淞工人纠察队驻地遗址,一处在宝山区淞兴路299号,一处在泰和路100号。斗转星移,时至今日,这两处地方现在是怎样的?记者进行了实地寻访。从地铁3号线淞滨路站1号口出站,沿着导航步行7分钟左右的时间,就能找到门牌号淞兴路299号。淞兴路从淞桥东路到班溪路段,开辟为机动车无法通行的步行街。街的两边都是居民楼,从二楼以上是民居,而一楼全被辟作为商业用途。而地处淞兴路299号的是一家小型广告公司,提供“复印、彩印、打印、传真、扫描”等各项服务。记者进店采访了广告公司的负责人任先生。他告诉记者,自己已在此处经营了20余年,楼面在60平方米左右。“我之前听吴淞街道的工会工作者提起过此事。”任先生感到非常荣幸,“没想到我这小小的地方这么有故事。”离开淞兴路299号,再步行900米左右,就抵达了第二处文物保护地点——泰和路100号,这里目前是G1503外环隧道外的一片绿地,而它的斜对面是上海市吴淞中学。据宝山区总工会相关人员告诉记者,在上世纪90年代,原址上曾建有建筑物,并挂有上海市宝山区人民政府所立的“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吴淞工人纠察队驻地之一”。之后因道路建设,原有建筑物也全被拆除。红色展览追寻宝山工运先驱的光辉足迹作为宝山区总工会“百年工运五个一”系列活动之“一个展”,“星星之火·红色吴淞——1919-1928年吴淞工人运动主题展”正在区工人文化活动中心热展中。连日来,基层职工群众纷纷前往打卡,通过了解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前后吴淞工人运动的历史脉络,来追寻宝山革命前辈和工运先驱英勇奋斗的光辉足迹。展览以时间长廊的形式,展示了1919年至1928年间吴淞工人运动发生的大事和要事。“五四运动”爆发后,1919年6月5日,吴淞机厂曾有300名工人集会声援;1920年11月21日上海机器工会成立,吴淞机厂部分职工加入该会,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启蒙教育;1923年7月17日,上海地委兼区委第四次会议批准吴淞工人曾宪明等3人为中共候补党员,他们是吴淞地区发展最早的一批党员。同年11月,上海地委劳动委员会主任王荷波到吴淞机厂筹组工会,这也是吴淞地区最早的工会组织。鲜为人知,工运领袖李立三的名字与吴淞工人运动有着密切的关系。1924年4月,李立三担任中共上海地方执委会工农部主任兼工会运动委员会主任。之后,他多次与邓中夏来吴淞筹建工友俱乐部。李立三在一篇回忆文中写道:“我与中夏同志去吴淞,在火车上,中夏又说我的名字(李隆郅)不好写,改一个吧!改什么呢?刚好看见三个人立在火车门口,中夏就说叫立三吧。所以自此以后我的名字就改为立三。”当晚,李立三顺利当选为吴淞工友俱乐部主任。讲解员告诉记者,记录吴淞工人运动的信息大多散落在不同的史料中,区总工会课题组曾多次赴上海图书馆、上海档案馆、上海社科院等处查阅资料,征集实物。在展览的实物区域,特别展陈了一些珍贵的书籍报刊资料。包括上海人民出版社于1983年出版的《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里面收藏了当年丰富的照片、会议纪要等内容,市面上已经绝版;还有1962年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暴风雨中的火车头》,这本书对吴淞铁路工人运动进行了生动记载。区总工会还经多方收集整理了上世纪20年代前后《申报》、《向导》、《红旗周刊》等上海较有影响力的报刊,展示出的16份报纸报道了五四运动后吴淞铁路工人大罢工、吴淞各工厂工会组建、成立工人夜校等信息。历史的长河奔腾不息,十年是一瞬,也是永恒。区总工会正着手将现在的“一个展”拓展成未来的“一个馆”,把这些宝贵资料用于宝山工人文化活动中心二期的工运史馆建设。继续丰富宝山红色文化的工运篇章,引导广大职工群众在感悟信仰之力、初心之光中,为打造科创中心主阵地、奋力书写宝山“北转型”新篇章中作出工人阶级的新贡献。链接从吴淞工运中成长起来的革命烈士孙津川(1895—1928),安徽寿县人。14岁到上海、南京等处做工。1925年8月21日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当选沪宁铁路工人协进会委员、中共吴淞机厂特别支部书记。1926年10月,带领吴淞机厂工人武装切断沪宁铁路,破坏北洋军阀军需补给。1927年3月,领导吴淞机厂工人大罢工。在第三次武装起义时,任铁路工人纠察大队大队长,参加南市和闸北的起义斗争。起义胜利后,当选为沪宁、沪杭甬铁路总工会委员长。“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往返奔走于武汉、九江、上海等地,代表全国铁路总工会接待安置流亡同志,秘密整顿和恢复各地铁路工会和党组织。1928年,担任南京市委书记,在极其严重的白色恐怖中,坚持地下斗争。1928年6月,中共六大在莫斯科召开,孙津川(未出席)当选为中共中央审查委员会委员。1928年10月6日牺牲于南京雨花台,时年33岁。

  王登科(1908-1931),江苏沭阳人。20年代初期,进入吴淞永安二厂当工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上海工人第一次和第二次武装起义时,团结工人群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罢工斗争。1927年2月,中共吴淞部委在吴淞地区各厂筹建工人纠察队组织,王登科任吴淞工人纠察队大队长,积极参加第三次工人武装起义。4月13日凌晨,国民党二十六军第二师第六团突然包围吴淞工人纠察队,武装起义又一次惨遭反革命镇压。在白色恐怖日益加剧的形势下,王登科坚持在吴淞地区参加工运斗争。1931年2月,在散发传单时不幸被捕,壮烈牺牲,时年23岁。

 来源:劳动报  作者:王海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