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工会文件 >> 时政要闻 >> 正文
如此“数字新社区”让老人也觉方便
发布时间:2021-12-20

在外上班的子女想看看年迈的父母在家干什么,通过手机远程连接家中的智能机器人,机器人滚动着脚下的小轮子来到父母身边,为子女与父母打开视频连线;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想叫车出门,打开电视机,按几下遥控器,即可呼叫出租车;走出家门,一辆无人驾驶的早餐车开过来,只要摆摆手,早餐车立即停下来,扫码、选择、付款,就能吃到热气腾腾的早餐……

 

数字化转型如何让社区生活更便捷?静安区临汾路街道正在勾勒一个“数字新社区”,让社区居民享受更有温度的社区服务。

 

“数字小屋”全时段服务

 

“明天下午,我想为我们舞蹈队预约活动室,一个半小时。”在星城花苑小区居委会,60多岁的张阿姨熟练地点击着挂在墙壁上的一块电子屏幕。这是街道打造的“临小二”系统,只需按指引进行简单操作,就可以完成预约活动场地、预约居委会服务、物业报修等事项。

 

张阿姨预约好了活动场所,拿到密码。到了预约时间,舞蹈队成员只要按密码打开活动室,就可以使用了。过去,居民想去活动室进行活动,需要居委干部来开门。有了这套智能系统后,活动室不用再等居委干部来管理,居民可以享受到活动室的全时段服务。

 

如此全时段服务,在临汾路街道还有很多场景。走出居委会,一幢居民楼下是一间“数字小屋”:约15平方米的空间里,有“一网通办”自助机、AI“一分钟诊所”、水电煤缴费一体机、网上图书馆以及共享打印机。这是上海第一个社区不打烊服务区,面向居民24小时开放。

 

早晨,走在小区,迎面缓缓开来一辆圆头圆脑的小车,路人挥挥手,小车便会停下来。这是一辆无人驾驶早餐车,能自动感知障碍物。透过玻璃车身,可看到车里面摆着三排托盘,上面有包子、豆浆等。一块小屏幕提示“包子一个2.5元,豆浆一份1.5元……”,价格很实惠。居民告诉记者,早餐车一大早就在小区兜来兜去,很多白领出门会买些带走吃。每天售卖的品种很丰富,都是热气腾腾的。

 

破解老年人生活“痛点”

 

临汾路街道老龄化程度高,数字化转型最不能遗忘老年人群。街道的数字化转型聚焦老年人,破解他们的生活“痛点”。

 

在一个居民楼的底楼,街道打造了一套“智慧样板间”。走进样板间,可看到扶手、圆角桌等适老化设施。在隐蔽处,还有不少适合老年人的智慧产品。老人不小心在房间内跌倒,装在房间角落的感知器立即读到老人的肢体信息,如果在地上5秒内没有站起来,这一信息就会被传送到后台,后台工作人员迅速找到老人的家属联系人与居委干部,通知他们进行电话问询与上门查看。

 

一个半人高的“养老小伙伴”机器人在角落里站着,时间到了,“他”走到老人身边,发出语音,提醒老人“该吃药了”;在外上班的子女想看看父母在家干什么,通过手机也可以远程遥控小机器人,小机器人为子女与父母打开视频连线。出门叫不到出租车,是老年人反映比较多的问题。在样板间,打开电视机,按照老年人熟悉的操作电视的方式进行简单操作,就可以呼叫出租车上门。不少老人洗衣服时经常会忘记时间,衣服洗好了,也想不起来晾晒。样板间内,小阳台的角落里放着一台云洗衣机。衣服洗好后,洗衣机上方的晾衣架会自动降低,落在老人的视野中,“提醒”老人该晾晒衣服了。

 

样板间内还有很多数字化场景,如可以记录老人生命体征的智慧床垫、厕所间触手可及的“救命铃”、可以声音控制的房间开关、可以手写的电脑,以及烟感、气感、水浸感应、一键呼叫SOS“智能七件套”。日前,临汾路街道与上海电信IPTV签约,在全市率先启动“电视出行”服务。临汾路街道的老人还可以申请在家中免费安装,享受这一服务。样板间内更多应用场景,老人们也可以申请进行付费安装。

 

“智慧大脑”高效配置资源

 

临汾路街道辖区内以老旧住房为主,街道较早启动数字化转型:以“社区云”数据为基础,连同街道、居委等涉及的居民、房屋、法人、事件数据,沉淀在“民情日志”社区治理主题数据库中,形成一个拥有超过1000万条数据且实时更新的“数字有机体”。在与同济大学联合研发的“数字驾驶舱”算法工具的支持下,街道充分释放大数据蕴含的数字红利,把数据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公共资源配置效率有效提升。

 

街道已有3家社区食堂,是否需要再开新食堂、在哪里新开可以服务更多居民?通过“数字驾驶舱”,把人的需求和已有资源在电子地图上“撒点”,直观呈现公共资源覆盖范围,在“数字驾驶舱”智能推荐算法支持下,街道很快找到了设立社区食堂的辐射“盲区”。目前,第四社区食堂已在紧锣密鼓筹备中。

 

街道党工委书记李永波说,临汾路街道将在明年着力打造“五新”数字社区标杆示范点,围绕新基建、新空间、新形态、新模式、新体验,构建家庭、小区、社区相互交融的生活数字化转型模式,让每位临汾居民都能更好地融入数字生活、乐享数字生活。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唐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