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工会文件 >> 时政要闻 >> 正文
站上未来医疗“新风口” 上海交大“数字医学研究院”重装出发
发布时间:2021-12-22

手机预约挂号、在线缴费、在线查询报告……这些生活中已然发生的就医新场景、新体验,被形象地归结为一句话:“一部手机看遍医院。”在这背后,正是奔腾而来的“数字医学”新浪潮。

      

站上未来医疗的“新风口”,数字医疗赛道火热。谁能抓住腾飞进阶的密码、成为新赛道“王者”?现有的瓶颈又该如何突破?昨天,上海交通大学成立“数字医学研究院”,开启全新尝试。

      

今年上半年,医学数字化转型风行申城大型医院。化零为整再升级,上海交大数字医学研究院表示,将聚力打造一流的数字医学科技创新研究高地和产业应用转化基地,培养一流的具有创新思维和国际竞争力的数字医学复合型领军人才,助力上海生物医药和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

      

医学迎来“进化期”,“数字转型”浪潮风行

      

随着5GAI等技术的更新迭代,数字化技术已进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医疗领域,“数字医学”概念应运而生,医学迎来“进化期”。

      

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医学院院长范先群表示,从“经验医学”到“循证医学”,再到如今的“精准医学”“转化医学”,现代医学快速发展。当前,随着现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数字医学已成当下医学发展重要新阶段,疫情期间爆发式发展的互联网医院可窥一斑。为此,上海交大医学院及各附属医院将积极响应国家及上海数字化转型发展新政,在数字医学和医院信息化领域持续发力。

      

为进一步整合资源“再进一步”,上海交大医学院将全力支持数字医学研究院建设,充分发挥在临床医学、生物医学、医学信息学等多学科专业优势,推动数字医学领域人才培养、学术创新、智库建设和产业科技发展,着力打造数字医学领域高端智库和专业化“政用产学研”合作平台,为推进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和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作出积极贡献。

      

从构架看,上海交大数字医学研究院将本着“小中心、大网络”的建设理念,重点建设“五大中心”,即:数字医疗研究中心、数字公卫研究中心、数字医药研究中心、数字医学转化中心、监管科学研究中心。

      

医院人才结构已深刻改革,数字医学将催生新工种

      

五大中心架构也清晰表明,上海交大数字医学研究院一“出生”就携有跨学科融合的“基因”。

      

而这一点,在该研究院学术委员会的成员名单上也有充分体现。据悉,中国工程院院士杨胜利出任数字医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院长宁光任研究院院长,上海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王慧任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数字医学进一步发展,必定是集多学科技术于一体。随着数字医学的发展,医院里会出现算法工程师、统计学家、大数据分析人员、计算机人才等,医院的人才结构已经发生深刻改变。”作为上海交大数字医学研究院院长,宁光还向记者强调,数字技术的深度开发应用,将带来医学上的“替代”现象,主动拥抱新技术,可能实现医学的“变革”。

      

技术与医学有更多“对话”,才能提供更完美方案

      

当下,数字医学绝非“完美”,甚至还有很多“不完美”,老百姓仍有许多就医体验需要进一步提升,医护也有很多需求等待新技术“回答、解决、交卷”。宁光直言,数字医学已有诸多应用场景,但数字医学绝不仅限于此,医院如何“爱用”,百姓是否“买账”,还有很多待开发、升级的领域。“人们对健康的需求是没有止境的,技术提供方如何提供‘完美方案’?”宁光在现场抛出的问题,也激发更多同行思考。

      

有专家直言,技术人才不懂医,医学人士不懂技术,要实现“好的对话”,搭建同一个话语体系、携手探索数字医学新领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针对这些挑战,上海交大数字医学研究院的一大愿景,就是希望构筑高水平“对话”平台,力促理工科和医学交融,发挥交叉学科优势,尤其将依托上海交大校本部、医学院及其附属医院,通过整合公共卫生、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药学、计算机和人工智能、系统生物学等多学科集群,打造“政用产学研”五位一体的国内顶尖的数字医学创新研究和转化应用基地。

      

作为我国“新医科”建设的生动实践,更好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要求,构筑从以治疗为主到兼具预防治疗、康养的生命健康全周期医学新范式,未来的数字医学仍有很多待解之题。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校长林忠钦表示,希望上海交大数字医学研究院建设成一流人才辈出、一流成果涌现的数字医学科技创新研究高地,打造数字医学领域建设的“交大样本”,为支撑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实现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更多贡献。

来源:文汇报 作者:唐闻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