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工会信息 >> 基层快报 >> 正文
一线工人能评高级工程师 上海航天为技能人才队伍成长搭梯铺路
发布时间:2021-12-03

 

高级技师、特级技师也能评工程师甚至高级工程师。曾经横亘在工人与技术人员之间的这堵“墙”,在上海航天被打破。记者从上海航天获悉,截至目前,已有158名技能岗位人员同时具有技能等级和技术职称,王曙群、朱云飞等6名航天特级技师评上了高级工程师,另外,还有31名高级技师获评工程师,上百名技师获评助理工程师。上海航天通过技能人才战略规划机制、教育培训机制、职业发展机制等“五大机制”,让一线高技能工人实现体面劳动,为高端制造产业奠定了坚实的人才根基。

 

拿到证书那天 爱人也为他骄傲

 

“朱师傅,麻烦帮我看看,这个零部件怎么加工?”在上海航天800所,朱云飞是同事们眼中的技术“大拿”,这位航天特级技师,同时还拥有高级工程师职称证书。从工人到工程师,帮助朱云飞实现这一转变的,是所里的技术-技能双通道人才培养模式。

 

当前,上海航天已逐步发展成为集导弹武器、运载火箭、应用卫星、空间技术等为一体的综合性航天产业集团,在我国高端制造业中占据突出的地位和作用。其中,产业工人队伍发挥了重要作用。据统计,上海航天局现有从业人员20000余人,技术工人占比达27.8%

 

高技能技术工人还有没有职业发展的进一步可能?如何打通工人与技术人员之间的职业壁垒,打造适应航天发展的综合型技能人才队伍?

 

近年来,上海航天逐步形成了一线技能人才队伍建设长效机制,技能人才职业发展机制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在这套机制中,以任职资格体系建设为依托,分层分类建立职工职业发展通道机制,科学设置职业发展通道层级和等级,促进形成人才梯队;同时,加强对核心人才的激励,促进人才队伍持续发展不断成长,提升人才晋升成就感,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双赢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国家相关政策,上海航天还率先突破传统模式,建立了技术-技能双通道人才培养模式,为高级工以上的技能产业工人开通了助理工程师、工程师乃至高级工程师的申报通道。

 

2019年,800所在上海航天技术-技能双通道人才培养的政策框架下,试点实施高技能人才参加工程师职称评审工作。记者在评选标准中看到,参评人员必须是从事型号、产品、零部组件相关加工、热表处理、装配、调试、检验、测试、试验等工作的一线生产人员,且已获得高级工及以上技能等级。其中取得高级工技能等级可参评助理工程师,取得技师技能等级可参评工程师,取得高级技师技能等级可参评高级工程师。

 

就在当年,朱云飞参与了首批高级工程师申报。从1993年进入800所以来,他苦心钻研技术,从一名泥瓦匠蝶变为航天系统的特级技师,成为全国技术能手,并带领团队先后完成了30余项技术革新。“我是2014年被评为航天特级技师,2019年,单位说可以申报高级工程师,我们当初都有些将信将疑,要知道,以前工人就是工人,不可能评到工程师的,这个改变,是社会对我们技术工人的肯定和鼓舞!”

 

2019年下半年,经过一系列申报评定,朱云飞和王曙群成为上海航天首批拥有高级工程师职称的高技能工人。“拿到证书那天,我拍了张照片发给我爱人,她也特别开心,为我骄傲!”他笑着告诉记者。

 

分配激励让一线工人 荷包“鼓”起来

 

与此同时,技能人才分配激励机制也让上海航天一线工人的荷包“鼓”起来了。激励机制建立以技能为核心的评价体系,并与薪酬分配相匹配,大幅度向一线技能人才进行分配倾斜和激励,积极探索推行股权激励机制。

 

近年,上海航天局一线技能人员平均收入增长15%,增幅明显高于管理人员;另外,该局自上而下实行首席技师津贴制度,其中局级为每月1000元,厂、所级为每月600元。据悉,该机制还明确规定:型号立功评奖过程中,一线职工占比要达到80%以上;年度职称评审晋级也向一线科研人员倾斜。

 

一系列激励政策的出台极大鼓励了一线技能人员学业务、长技术、重创新、提能力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上海航天设备制造总厂有限公司现有职工1400余人,其中航天特级技师就有9人、高级技师36人。高技能人才的不断涌现,得益于企业“三个维度-六个平台”航天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立体模型(即文化平台、产业平台、培养平台、晋升平台、创新平台、激励平台),公司专门建立了技能人才专项奖励基金,以先进的典型树立和引领为抓手,积极探索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有效机制,全面发展产业工人的顶层梯队;此外,以经济待遇落实技能人才基础保障,建立了基于岗位价为基础、挂钩技能等级联动的高技能人才津贴机制,从技师等级到特级技师等级,分档分类实施津贴;制定薪酬骨干激励政策,设立等级晋升奖励制度等一系列举措,使企业高技能人才薪酬收入连续多年处于同行业中上游水平。

 

人才队伍壮大 创新硕果累累

 

“五大机制”犹如火箭助推器,使上海航天技能人才培养进入新领域。据统计,近三年来,上海航天技能人员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就有8人、全国技术能手3人、航天技能大奖3人、上海杰出技术能手2人、20余人获省部级技术能手称号、13名技能人员获得“上海工匠”称号;拥有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3个、上海市级和集团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8个、院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8个,上海市劳模创新工作室7个,职工创新工作室18个。此外,一线高素质技能人才引领的职工创新成果不断涌现:5年来,上海航天局工会共推荐创新项目达300余项。其中,获得上海市优秀发明选拔赛和职工创新项目金、银、铜奖共200余项。

 

产业工人队伍中高技能人才不断壮大,为型号任务的完成发挥了强大的基础保障作用。近几年来,上海航天局承担并完成几十个型号研制生产,圆满完成火箭、卫星、探月、探火和空间站数十次发射以及战术型号任务。密集的发射频率、如此高的发射成功率,与上海航天技术过硬、敢于攻坚克难的高素质一线技能人才密不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