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工运理论 >> 理论研究 >> 正文
在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活动中应把握好的几个环节
发布时间:2013-03-06

  劳动关系和谐是企业和谐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和重要组成内容。开展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活动,对推进和谐企业发展、维护职工合法利益有着积极作用。而如何在创建活动中把握好相关工作环节,对创建活动成功与否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把握好齐抓共建环节是创建活动的重要基础

  开展创建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新型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活动,是企业在构建和谐社会中义不容辞的职责,是一项系统性的长期工作,关系到党的执政能力,具有很强的包容性、规范性和事务性,需要得到各方面的支持和配合,需要整合企业各种资源和力量,形成齐抓共识、共建共管的工作格局。

  一是对创建活动的重要性要成为上下的共同认识。认识决定态度,态度决定行动。对创建活动的认识不能只局限于某一层面领导、某一职能部门,要让这项活动在企业中真正成为众人皆知、众人关心、众人努力的一项工作,这样才能搭筑起开展创建活动的基础。提高对创建活动的认识,既要讲政治高度,更重要的是树立起共建共享的理念,确立创建互利共赢的指导思想。

  二是要把创建活动纳入到企业的各项工作建设之中。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活动不是一个纯粹的单项性工作,它所涉及到的面比较广泛,内容非常具体,需要付出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既要把这项工作放到企业重要的议事日程上,同时也要更紧密地与企业各项日常工作有机结合起来。

  三是形成创建活动企业各方齐抓共管的局面。首先,企业作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的创建主体,要树立主动创建的意识,被动的或无所作为的态度都会影响创建活动的最终成效。其次,在创建活动的职责上,应当形成党委领导、行政支持、工会牵头、部门协同、职工参与、上下联动、各司其责、齐抓共管的格局,保证工作有人抓,责任有人负,成果共享受。

  二、把握好互利共赢环节是创建活动的重要原则

  劳动关系的主体双方是企业与职工,在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活动中,劳动关系双方是紧密相关的利益共同体,是共生、共赢和共长的关系。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劳动者在用人单位的管理下提供有报酬的劳动,从而产生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这种劳动关系建立以后,劳动者有为用人单位实现生产持续提供劳动力的责任和义务,同时有获得劳动报酬、享有社会福利、维护自身合法利益的权利;用人单位有按照国家劳动标准提供作业场所、职业安全、劳动保护的责任和义务,同时有获得资本投入回报、实现有效管理的权利。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的权利与义务取决于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的有效结合,体现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离开这一过程,就谈不到任何一方的权利与义务。因此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广大职工的辛勤劳动和奉献,职工的各项权益也只有在企业的发展中才能得到实现和维护。二者合一才能够促进活动共建、效益共创、利益共享、目标共赢,从而更好地实现企业与职工的和谐发展。

  企业劳动关系具有根本利益一致性和具体利益相对差异性的特性。基于这一特点,我们在倡导企业和谐发展的同时,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职工为本,把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特别是职工的经济利益放在首位。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根本利益问题,做到“五个兼顾”,即兼顾国家、企业、群众的利益,兼顾发展能力强的群体与发展能力弱的群体利益,兼顾改革中利益较多群体与改革中利益较少群体的利益,兼顾先富群体与后富群体的利益,兼顾不同行业、不同职业群体的利益。在这“五个兼顾”中,职工在企业中的利益所求,应当讲是最基本的也是最实在的,尤其在就业岗位、收入分配、福利待遇和工作环境等方面的权益要求,企业可以有条件也应该营造一个团结和睦、和谐宽容,让职工与企业共同成长同向发展的环境。只有劳动关系双方的利益得到合理、公正、充分地体现和满足,才能确保实现企业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努力形成职工得实惠、企业得效益、经济得发展、社会得稳定的和谐劳动关系新局面。

  企业健康、持续发展是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的物质基础,也是职工利益能够得到保障的重要前提。企业作为创建活动最重要的主体,要以共建共享为指导思想,坚持以“促进企业发展,维护职工利益”为基本原则,切实协调劳动关系双方的利益。要树立正确的共建共享价值观,教育和引导职工树立主人翁意识,增强大局观念,让职工了解只有把企业做大做强,职工的实际利益才会得到更好地满足和实现。企业管理者应认识到,企业对员工负责,员工才会对企业负责,要尽力为职工提供增强素质、增长才干的机会,帮助和促进员工实现个人发展。工会作为职工权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应把提升职工素质作为推动企业发展、维护职工利益的关键环节来抓,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职工的全面发展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要切实抓好劳动竞赛激励机制的建立和完善,积极开展职工技术比武和岗位练兵活动,把比武与培训、与职工技能认证、与推进企业技术创新相结合,努力营造“企业关心职工利益、职工关心企业发展”的良好氛围,推动形成企业与职工劳动关系双方互利共赢。

  三、把握好机制建设环节是创建活动的重要保障

  完善的体制机制和制度体系,是促进社会和谐、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保证。在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的活动中,应着眼于劳动关系的建立、运行、监督、调处等环节,进一步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和预警机制、权益保障机制,以及创建活动的工作规范机制,努力为创建活动提供制度机制保障。

  一要从源头入手,注重企业基本机制建设。要坚持在企业中建立和完善以职代会为主的职工民主管理制度、厂务公开制度、劳动合同制度、平等协商制度、职工董监事制度、健康安全卫生制度、职工困难救助保障机制、劳动关系预警机制、工会劳动保障法律监督和劳动争议调解制度等等。只要重视加强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和职工维权机制的建设,就能够有效促进企业的民主政治和谐、劳动保障和谐。

  二要从规范入手,注重创建活动的工作机制建设。从创建活动这项工作开始推进之时,就必须强调要有一套规范可行的操作程序,既要有目标要求,也要有制度措施,更要规范流程,使得创建活动不流于形式,具有持久的生命力。要围绕与劳动关系和谐最紧密相关的五个因素(职工就业、工资收入、劳动保护与劳动安全、社会保障和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开展工作,并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构成指标评估体系;要抓住劳动关系的核心——工资收入分配,建立工资集体协商机制;要围绕企业创建活动的整体规划落实,制订企业创建活动的工作责任制;要根据创建活动的总体目标与企业具体推动部署,制订评比规范评审的机制、创建实施细则与达标计划;要强化创建工作的激励约束机制、健全监督检查机制等。

  四、把握好工会作用发挥环节是创建活动的重要关键

  工会是协调劳动关系的“调节器”和“稳压器”,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具有发挥基础性和不可替代的独特地位和重要作用。工会作为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活动的直接参与者,日常工作的协调者和组织实施者,同样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和主导作用。应当讲,工会组织在创建和谐社会以及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明确和肯定的。

  要充分认识到,开展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活动,是工会促进和谐社会构建、服务企业发展、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提升整体工作水平的重要载体和具体途径。因此,基层工会要努力在发挥自身优势、履行基本职责、促进企业和谐劳动关系中有所作为。

  首先,必须明确角色定位。工会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既是体现在党与职工之间的联系上,也是具体地体现在企业与职工之间的利益关系上。在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活动中,工会要履行好职能作用,保证职工能分享企业发展的成果,达到促进企业发展与维护职工权益的统一。

  其次,要找准工作切入点。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是开展创建活动的工作切入点。依法维护职工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责,维护职能体现了工会组织的本质属性,是工会组织具有生命力和影响力的关键所在,也是工会在构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工作。基层工会在工作中,要努力做到主动、科学、依法维权,要在维护企业总体利益的同时,更好地维护职工群众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具体利益,使利益维护和利益协调能够和谐统一。监督职能是工会职能的表现形式,是工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基本手段。工会组织要通过完善监督机制,深入推进厂务公开,帮助职工及时了解企业改革发展、内部管理、职工晋级奖惩等情况,扩大知情权,增加透明度,实现劳动关系双方信息对接。特别在企业改制、关闭、破产、重组时,工会要源头参与监督企业重大决策及劳动法律法规制度的落实,确保企业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过程更加透明有效。同时,要发挥工会“大学校”的作用和优势,大力开展职工思想道德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推动职工形成较高的思想觉悟和精神境界,正确处理个人、企业和社会之间的关系,使之自觉地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主动维护劳动关系的和谐与稳定。

  再次,要发挥工会组织的独特作用。工会作为联系职工群众的组织,有着自身一套的工作平台和活动载体,更有着基础扎实的组织整体优势。在协调劳动关系,形成工作合力方面,基层工会要充分发挥自身组织的独特优势,以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为工作的主要“抓手”,把创建活动与经济技术创新活动、职工素质工程、厂务公开民主管理、集体合同集体协商、维权机制建设、帮困救助送温暖活动、工会自身建设等工会重点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以各项工作的深化来推动创建活动的进程。同时,工会组织要在创建活动的全过程中不断注入新的内涵和新的活力,使创建活动成为提升工会工作整体水平的契机和动力。